厕所是文明的晴雨表,折射出乡村振兴发展的具体成效。盘岭村厕所改革不仅解决了生活污水问题,还能与治理污水相结合,双管齐下,让生态良好的农村不再受污水排放的困扰。因此,在厕所革命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要因地制宜,通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立起可行的建设和长效管护机制,避免一套模式“水土不服”。
“现在不用出家门,就可以在干净明亮的卫生间里解决,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电也配置全了,在农村也能享受到城里的生活,真是越来越方便了!”前不久,记者走进宁安市海浪镇盘岭村,村民高井龙与记者聊起了家里卫生间的新变化。
在人们的印象中,农村厕所就是在院里用泥、砖或者木板子垒砌一个小窝棚,里面没有坐便,也不是蹲便。只是挖了一个方形的深坑,在边缘放上两块板子,就可以在坑上方便了。在盘岭村走访入户的时候,当地百姓对卫生间“旱改水”拍手叫好,纷纷伸出大拇指给改善农村庭院环境的这项政策点赞,实现了“厕所大变样,生活大不同”。
盘岭村推倒旱厕的这场“革命”始于今年5月份。据该村村支部书记关强介绍,传统旱厕一直是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顽疾,村民一开始也有顾忌,怕麻烦,怕花钱,怕粪液满了没办法处理。
为了打消农民的疑虑,在深入调研、充分征求农户意见后,根据盘岭村的地理位置和农户院落条件,村里确定采用“三格式”改厕模式,配套节水型高压冲水厕具,每户产生的粪液和生活污水经过独立的系统处理,达标后再由村里的排污车统一收集。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投入3000元,室内的冲水式坐便、供排水管线以及室外的化粪池等所有原材料均包括在内,极大减轻了农民的改厕负担,农户只需出工出劳,自筹资金部分主要用于卫生间装修和购置家电。
盘岭村只是我市农户改厕先行先试工作试点之一。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号召,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传统“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苍蝇蚊子嗡嗡叫,又臊又臭满庭院”的农村人居环境现状正在逐步改变。岁入寒冬,我市还有一批先行试点村屯将用上室内卫生间,不仅让农民“方便”更方便,也提升了农村环境和文明形象,为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改厕后,盘岭村还以旱厕改水厕工程为基础,变废为宝,将定期统一收集的粪水,做发酵等无害化处理,最终熟化成有机肥。这种有机肥料,不仅能使蔬菜、粮食等农作物增产和增质,为农产品提档升级做好铺垫,市场前景也不错,还有进一步挖掘利润的空间。
“现在,不少来访的参观考察人员,不仅要去村里的玫瑰园、速冻蔬菜加工厂瞧一瞧,学习致富经验,连居民家里的水冲式厕所也成了一道必看必学的乡村振兴风景。”关强笑着说。(记者 张琦)
【记者手记】一项实实在在的利民之举
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是一项与农民生活风俗、文化习惯、物质基础息息相关的综合性“改良政策”,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供更大的民生方便。
我市农村居民普遍富裕,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诉求也更加浓厚。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两年来,我市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加大了对农村厕所改造的资金投入、宣传力度和建设力量,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措施的决心,从先行试点村屯来看,“厕所革命”对于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已经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农村居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厕所是文明的晴雨表,折射出乡村振兴发展的具体成效。盘岭村厕所改革不仅解决了生活污水问题,还能与治理污水相结合,双管齐下,让生态良好的农村不再受污水排放的困扰。因此,在厕所革命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要因地制宜,通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立起可行的建设和长效管护机制,避免一套模式“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