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4亿元,是1978年(3.3亿元)的450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989.8亿元,是1978年(16.4亿元)的243.3倍;1985-201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从0.7亿美元提高到128.5亿美元,增长182.6倍;在校大学生由2万人增加到39.8万人。
2017年,沈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4亿元,是1978年(3.3亿元)的450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989.8亿元,是1978年(16.4亿元)的243.3倍;1985-201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从0.7亿美元提高到128.5亿美元,增长182.6倍;在校大学生由2万人增加到39.8万人。
12月14日,记者从辽宁省统计局获悉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40年来,沈阳固定投资、消费市场、进出口贸易、科教文卫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果,城市面貌翻天覆地。
从3.3亿元到1484亿 沈阳固定资产投资40年翻450倍
改革开放以来,沈阳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拓展投资渠道,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投资总量成倍增加。2017年,沈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4亿元,是1978年(3.3亿元)的450倍(未考虑统计口径调整因素);40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五万亿元。
改革开放之前,沈阳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工业投资占绝对主导地位。1978年,三次产业投资比为5.2:65.2:29.6,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崛起并壮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商业、服务等相关产业投资的不断增长,投资结构由“二三一”调整为“三二一”,1999年,三产占比达到峰值,三次产业投资比为2.7:25.4:71.9,第三产业投资占绝对主导地位。
2017年,三次产业投资比为1.4:20.6:78。与1978年比,一产占比下降3.8个百分点,二产占比下降44.6个百分点,三产占比提高48.4个百分点。
从16.4亿到3989.8亿 沈阳消费品零售额40年翻243.3倍
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989.8亿元,是1978年(16.4亿元)的243.3倍。商品流通规模、消费品种类不断扩大和丰富,人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内外贸易繁荣活跃。
改革开放后,沈阳市商贸行业经历了国有民营、改组改制等多轮改革,逐步形成了购销功能齐全的贸易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各种商业业态不断涌现,专卖店、专业店、超级市场、便利店、百货店、折扣店、购物中心等遍地开花。
近些年,在“互联网+”的带动下,网上零售、O2O营销、城市商业综合体等新业态新模式在沈阳发展迅速。2017年,沈阳111家限上批零住餐单位共实现网上零售额196.6亿元,较比上年增长37.4%;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0.8%,同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个百分点,同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商业综合体、品牌商户的增加给沈阳人的线下购物和生活增加了良好体验。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17家商业综合体中自营联营商户与租赁商户总计达2708个,比上年增加591个,增长27.9%。2017年,17家商业综合体实现销售额100.3亿元,较上年增长11.5%,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客流总量达1.9亿人次,较上年增长5.6%。
从0.7亿美元到128.5亿美元 沈阳进出口总额40年增182.6倍
改革开放后以来,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商贸中心,凭借地理位置优势和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功能,内引外联,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1985-201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从0.7亿美元提高到128.5亿美元,增长了182.6倍。其中,出口总额从0.2亿美元提高到46.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24万美元提高到10.1亿美元;对外贸易依存度从1.8%提高到14.8%。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沈投资世界500强达到94户,国际友城达到20个,沈满欧、沈连欧两条中欧班列开通,还新开了6条国际航线。沈阳引进来、走出去取得明显成效。
随着改革的深入,沈阳成为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中德装备园、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国字号”改革试点深入实施。
卫生机构数量40年翻1.8倍 69387张病床服务大沈阳
改革开放以来,沈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健全,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截至2017年末,沈阳拥有的卫生机构达到1978年的1.8倍,不含村级卫生组织为2386个。其中,有274个医院、117个卫生院、13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5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22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2个;12个卫生监督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沈阳实有病床达到69387张,卫生技术人员72890人,其中执业医师26485人,执业助理医师1708人,注册护士32974人。
从702辆到5902辆 沈阳公交车辆40年翻8.4倍
改革开放40年来,沈阳基础设施成绩斐然,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城市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沈阳道路长度3922公里,是1978年的3.8倍;桥梁383座,是1978年的4.5倍;供气管道长度8266公里,供水管道4134公里,排水管道6393公里,分别是1978年的17.5倍、2.2倍和5.4倍。
2017年末,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车数5902辆,出租车17549辆,分别是1978年(702辆)的8.4倍和262倍;运营车辆线路310条,是1978年的8.9倍;客运总量104263万人次,是1978年的2.8倍。2010年沈阳城市公共交通进入“地铁”时代,地铁1号线、2号线陆续开通运营, 4、9、10号线正在建设。截至2017年末地铁运营里程656.5万列公里,客运量30644.7万乘次;2013年,浑南有轨电车开通运营,到2017年,有轨电车运营线路4条,运营里程342万列公里,客运量1266.2万人次。
关键词:社会事业
2017年R&D经费支出140.1亿元 18年间翻了12.6倍
改革开放40年来,沈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城市软实力不断增强。
R&D经费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代表着一个地区或城市对科研的投入水平和重视程度。数据显示,2017年,沈阳R&D经费支出140.1亿元,是2000年的12.6倍。同时获得国家各类科技计划资金8.7亿元。有9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1个项目获中国专利奖。目前,沈阳拥有市级以上民口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98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5个,其中国家级7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51个,其中国家级11个。
拥有两院院士24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6名。专利申请2087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9872件;专利授权989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373件。
关键词:教育
从2万人到39.8万人 沈阳在校大学生数量40年增20倍
教育事业成绩显著。2017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14.4亿元,是1989年的47倍。
普通高等院校由1978年的15所增加到2017年的47所,在校大学生由2万人增加到39.8万人。
2017年,全市拥有幼儿园1370所;小学273所;普通中学299所;普通中专31所。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7%;小学适龄人口毛入学率116.5%,小学在校生年度保留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11.9%,初中毕业升入普通高中比例为62.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17.1%。
关键词:文化
40年增加24个图书馆文化馆 1.1万场文化活动1005万人次参与
改革开放以来,沈阳对文化产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文化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数据显示,2017年末,沈阳拥有公共图书馆21个,比1978年增加9个;文化馆(艺术馆)29个,比1978年增加15个;博物馆13个,比2000年增加8个。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1万场,参与群众1005万人次,开展公益性艺术培训1050场次,组织公益性文艺演出258场,累计放映公益电影22483场,受益观众达200余万人次。
关键词:环保
30年前是世界十大空气污染城市 2017年好天256天
作为重工业城市,沈阳1988年被世卫组织列为世界十大空气污染城市之一(全球第2位),经过10年的治理,1998年沈阳成功走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黑名单。到2017年,全市PM2.5、PM10浓度分别比上年下降6.3%和5.6%,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6天,优良率为70.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8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23平方米;拆除20吨以下燃煤锅炉1115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3.14万辆;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老虎冲渗沥液处理厂投入使用。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44.8万吨/天,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