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辽宁大连庄河湿地发现大批被称为“湿地精灵”的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遗鸥。这是大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在庄河湿地实施任鸟飞大连黑脸琵鹭监测与保护项目的例行监测中发现的,此前我市没有发现大批遗鸥的记录。
志愿者在庄河湿地观测到遗鸥数量有近千只,它们时而在空中飞翔、鸣叫、盘旋,时而在覆盖了冰雪的湿地上栖息,它们的头部羽毛此时已经从黑棕色蜕变成了白色。它们的到来为冬季的庄河湿地增添了生机。
据了解,遗鸥别名钓鱼郎子,是一种中型水禽,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红色名录,与大熊猫一个保护级别。它是人类发现最晚的鸥鸟,1971年被前苏联鸟类学家在现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阿拉湖确认种群,作为独立物种面对世人。因为曾经被人类遗忘,所以被称为遗鸥。
目前,遗鸥在全世界的总数约为1.2万只,天津滨海新区的沿海是遗鸥的重要越冬地,遗鸥的繁殖地,集中在蒙古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中国,栖息于海拔1200—1500米沙漠的咸水湖或者碱水湖泊。
昨天,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研究人员王小平说,遗鸥的越冬停留与所在地生态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它们的到来说明了庄河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和食物链系统综合良好,适合遗鸥越冬停留的要求。据介绍,庄河湿地能否成为遗鸥的越冬地,有待随着时间推移,持续进行监测和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