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冰封河流,白雪漫山。
亚雪公路7.3公里处的亚布力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猪菜同生”产业示范园内,7栋光照充足的高大棚舍一字排开。每间棚舍,都由一条甬道划分出左右两个功能区:一侧种菜,一侧养猪。记者走进一座饲养着200头待出栏猪的棚舍,淡淡的、类似酒糟的香气伴着如春的温暖,迎面扑来。棚内,闻不到臭味儿也看不见粪便,一派生机盎然:左手边,黝黑的菜地里苦菊、麦苗、小油菜鲜嫩欲滴长势喜人;右手边,一头头干净漂亮、正待出栏的肥猪横冲直撞地撒欢儿。正在喂猪的饲养员告诉记者,温暖和香气,来自猪圈里那巨大的益生菌发酵床。
一滴益生菌,颠覆了传统的种养模式
养殖业的最大优势,是附加值高;发展养殖业的最大障碍,是环境污染严重。
亚布力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猪菜同生”项目,就是针对种植污染、养殖污染、环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问题实施的“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所谓“猪菜同生”,就是在同一棚舍内既养猪又种菜、种养结合形成生态循环,彻底解决污染难题。
在黑龙江,大豆制品是人们普遍钟爱的食品。亚布力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惊哲集团用益生菌植物蛋白凝结剂替代卤水和石膏,生产出的豆本豆无嘌呤生态酵素豆制品,水豆腐鲜嫩、干豆腐味儿纯,天天供不应求。可厂里的工人们却常常无视豆腐,就想讨一杯做豆腐的废水废料喝。为啥?原来,益生菌豆腐的废水废料,是再培养益生菌的高级营养基,对人体的胃肠整理、新陈代谢极具益处。工人们说,“它的营养和价值可远胜豆腐呢。”
控制污染源,完成“生态种养循环闭环”
遵循低碳、环保、零排放、无污染的设计要求,2017年8月,亚布力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启动了“猪菜同生”产业示范项目。年底,总投资800万元、占地3.8万平方米的项目投入使用。其中,棚舍面积6630平方米,生猪养殖发酵床面积2340平方米,可种植蔬菜面积2340平方米;发酵床一次添加了2340立方米的秸秆、稻壳等混合垫料;饲养育肥猪1560头。
养猪部门负责人王天中介绍说,1560头猪,生长期平均每天产生832公斤粪便和1560公斤尿液。这些排泄物如果按照传统饲养模式排放,造成的土地、河流以及环境污染,不言而喻。“猪菜同生”饲养模式,通过益生菌发酵床,共消除转化了1560头猪生长期内产生的268吨猪粪、500吨猪尿液,还通过微生物降解、猪拱食,净消耗掉发酵床垫料2106立方米(约折合140亩地的玉米秸秆)。微生物、动物、植物还在棚舍里形成了完整生态循环生物链:蔬菜释放的氧气供猪呼吸,猪呼出的二氧化碳供蔬菜光合作用,微生物降解消异味、杀菌、净化空气,发酵床产生的热量、棚舍吸收日光的热量与猪自身体温的热量叠加,使寒冷冬季棚舍温度持续保持在20~30摄氏度间,为猪与菜共同绿色健康生长,提供了热能保障。
把三产融合,趟出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亚布力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局址“惊哲牧业直营店”的售货员说:“我们的无抗、绿色猪肉,天天销量看涨。近到尚志,远到哈尔滨、牡丹江的客人,都说吃到了小时候的肉香味儿。”检测报告显示:“猪菜同生”猪肉,不仅无抗,其蛋白质、氨基酸、亚油酸、蛋氨酸、赖氨酸等含量,都远高于普通猪肉。
“让安全食品绿色方便”。
即食、半即食产品也因了一粒大豆产出的益生菌,应运而生:拉开易拉得自主加热罐,3分钟就可以在冰天雪地里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由益生菌保鲜提味的营养鸡汤、排骨汤;撕开盖子浇上一杯开水,3分钟就可以吃到嘴里一碗香喷喷、冻干技术+益生菌保鲜的营养粥;冲一杯黑木耳、老山芹、玉米须、猴头菇的益生菌酵素粉,促进新陈代谢、保持体内代谢平衡,便捷又安全。
目前,他们正在用“一粒大豆多条产业链”,全速推进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希望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一二三产业全程追溯、全环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