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看病或在妇科巡检时经常会遇到家长带着疑惑的口气问医生:为什么我家的小孩刚出生时还是白胖胖的,不到1周的时间就变得周身皮肤发黄?黄疸持续20多天也不消退,用不用治疗等问题。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人体内间接胆红素或直接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它有时只是属于一种症状,而不属于疾病,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的。有时黄疸也属于疾病,如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它必须需要及时干预治疗才行。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
一般人体内正常情况下就存在两种胆红素,即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统称为总胆红素。当血液中总胆红素总量小于1mg时不会引起黄疸;当总胆红素总量大于2mg时,首先会引起白眼球变黄;当总胆红素总量大于5mg时,特别是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时,就会出现人肉眼可见俗话所说的周身皮肤黄疸现象。
一般引起胆红素增高的主要因素有:
1、新生儿期胆红素生成的过多:
主要是由于在刚出生的新生儿红细胞数量相对偏多,且红细胞的寿命较短,破坏和死亡的红细胞数量最多,容易产生黄疸。
2、胆红素的代谢发生障碍:
由于胆红素代谢途径需要由很多的白蛋白和多种转移酶共同参与才能完成,但新生儿期体内白蛋白浓度很低,各种转移酶活性较差,严重造成大量间接胆红素生成过多。
3、胆汁排泄障碍,肝肠循环差:
大多胆红素的排泄需要经便、尿排出,但因为新生儿每天大小便排出量少,极易引发体内胆红素的堆积,同时可造成大量胆红素又被肠道黏膜重吸收入血,从而体内产生过多的间接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
生理性黄疸是指黄疸在出生后2~3天才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病理性黄疸是指在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或周身皮肤黄染在生后持续时间大于2~3周或数周不退,甚至黄疸继续加深加重,或黄疸退后又重现,均为病理性黄疸。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
1、母子血型不和发生的溶血:最常见为产生ABO溶血。
2、出生时脐带结扎过迟,造成红细胞生成增多。
3、出生时存在头颅血肿,产生红细胞破坏过多。
4、新生儿窒息缺氧、感染。
5、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
6、红细胞膜自身存在结构缺陷。
7、肝脏摄取胆红素功能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