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里区“消灭蜘蛛网”工程织就最美“民生天际线”

    

人民网哈尔滨1月3日电 近两年来,哈尔滨市道里区1581个老旧庭院内的根根线缆被捆绑扎堆,废旧的线网被清理拆除;12085个楼道里东拉西扯、私拉滥接的各种信号线变得有序规整;379条道路上堵心的“蜘蛛网”变成了一道道美丽的“天际线”;30多万处、70吨废旧缆线被切断……道里区践行“以民为本”的理念,在全面整治“外挂线”的工作上交出百姓满意的“答卷”。

2017年8月,道里区本着先试先行、总结经验、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在全市率先展开了“消灭蜘蛛网,梳理外挂线”暨“庭院即我家”的整治行动。全区以19个街道办事处为主体,分6大片区,在全区三环以内,全面铺开“外挂线”整治工作。近600天的努力,道里区“外挂线”整治工作目前已经收官,那些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蜘蛛网”“水帘洞”“盘丝洞”,已嬗变成了“拉升百姓幸福指数的民生线”。

庭院容貌焕然一新。

以民为本,“梳头工程”聚焦百姓需求

近年来,随着城区电网改造、有线电视、电话、光纤网络等工程建设日益发展,城区主次干道、小区庭院、居民楼道“外挂线”铺设凌乱现象日益严重,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秩序和城市市容市貌,也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为了更好的推进“外挂线”整治工作,道里区确定抚顺、新阳路两个街道共105个庭院、183栋楼、858个单元、17条街路为试点区域。通过试点区域摸索和尝试,道里区确定了“市政府主导、办事处主体、缆线单位配合、居民群众参与”的整治工作思路。

对“外挂线”整治工作,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全市“外挂线”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主管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召开协调会、现场踏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市城管局、市建委、市房产局、市供热、市公安局等市直部门领导多次深入一线,共同解决难题。按照市政府在全市先行一步的要求,道里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冯延平、区长肖彬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成立了6个督导组分片推进。区“外挂线”指挥部充分发挥牵头作用,与缆线、街道社区等单位密切配合、倒排工期、合力推进,战胜了缆线情况复杂、路由统一难、运营商协调难、各类问题交叉等重重困难,保证了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规整划一的盘圆。

从“零”开始,创新机制破解难题

“外挂线”整治工作,在业内被称为一切从“零”开始的老旧小区治理难题。第一难,获得百姓的理解和支持。由于“外挂线”分布情况复杂,整治时可能会对部分缆线路由进行变更和割接,给居民、单位、商户的生产生活带来短暂的不便。为赢得群众充分理解和支持,道里区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通过街道社区干部登门入户发放一封信、张贴通告、召开居民代表大会以及利用媒体等手段,多渠道宣传“外挂线”整治的目的意义、措施和保障,让千家万户受益的民生工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第二难,协调沟通13家弱电单位和1家电力部门。由于缆线单位随意扯线长期无人管理,几十条缆线与大负荷的电缆、与广告牌匾、与供热管道等管线交织在一起,分不清责任单位,也分不清哪些线是有用的,协调缆线单位各负其责更是难上加难。

为此,道里区建立了市区联动机制,通过采取日例会、微信群、工作日志等措施,领导靠前跟进、部门协同配合、督办问效,做到当日问题当日毕。截至目前,市区指挥部先后召开会议256次,解决难题1560个。针对缆线单位多、协调难,慢作为、不作为等问题,道里区依法依规,采取三次告知、责令整改、断缆、行政处罚、媒体曝光等措施,倒逼缆线单位落实整治任务;对拒不整改的,开具罚单,媒体进行公开曝光。目前,区行政执法部门先后对联通、铁通、长城、方正宽带等运营商下达整改通知书64份,约谈相关责任人85人。

居民自发行动起来维护整齐舒心的庭院环境。

属地管理,备案准入制巩固成果

庭院美了、楼体净了、楼道亮了,百姓的心气顺了。如何保持整治成果也成了摆在区委区政府面前的一道新课题。为从根本上消灭“蜘蛛网”,把缆线真正“管”起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道里区委、区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外挂线”归属管理工作的通知》,把庭院、楼道“外挂线”管理工作下移给街道社区,实行备案准入制,由街道社区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巡视监督。对私接缆线的,不按路由走线的,由区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行政处罚和断缆。

在“外挂线”整治工作基础上,道里区又同步推进了试点区域的17项综合整治工作,包括“楼体立面粉刷、庭院路面维修、道板铺装、检查井口修复、下水井维修、园林绿化、规划停车泊位、安装门禁、牌匾广告整治、私建拆除、健身路径修复;楼道粉刷,维修防盗门、声控灯,更换塑钢窗,建立特色楼道,物业管理等。”

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群众由衷感慨:“这就是最大的民生啊!”由于试点庭院的环境得到跳跃式的提档升级,很多把房屋出租的居民纷纷搬回来居住;不少准备卖房的居民也临时改变了计划。下一步,道里区将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整体提档升级老旧居民小区的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的改善,也进一步激发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每周六的早上,都有一群头顶“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出现在建国街281号院内,自发地巡视各个单元楼道是否有“反弹”回来的外挂线。“不用花一分钱,就享受到了‘花园’般的宜居环境,我们格外珍惜。感受着触摸得到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居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北京地区网站
联合辟谣平台
中 国
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报警服务
北京互联网
举报中心
北京12318
文化市场
举报热线
诚信网站
示范企业
网络文化
经营单位
北京网站建设 www.vipg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