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怀的经历

      

“党旗迎风招展,党徽光芒万丈!”正当全国以各种喜庆方式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时候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提笔书写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凝聚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共筑中国梦,着实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71日。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战胜了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使具有7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40多年里消除绝对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image.png

               人民日报社职工排队打新冠疫苗。


当前,世界经济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状态,只有中国经济逆势而上,率先实现正增长。在这个时候,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人民不会忘记,去年春节那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湖北省武汉市大爆发时,是党及时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支援武汉市支援湖北省,才使武汉市乃至湖北省、全国摆脱了一场新冠疫情大危机,并且迅速复工复产,恢复经济,令世界刮目相看。许多外国媒体报道武汉市发生的新冠疫情时,都称赞中国制度好、决策正确、行动迅速,对中国在短时间内战胜新冠疫情,恢复社会正常生活,表示羡慕不已!同时,针对世界上的一些“杂音”,中国新闻界也及时进行了“拨乱反正”,有力地维护了中国的大国形象!


 中国新闻界向世界发声,在世界上发挥作用,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人民日报社开展视察、调研工作,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任务。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人民日报社编辑楼,首先观看了社史展台。他说,全党全国人民都从人民日报里寻找精神力量和“定盘星”。之后,在党的十九大、建党95周年、建军90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G20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事件和活动报道中,人民日报充分发挥新闻舆论战线排头兵作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最强音,把握时度效,忠实履行党中央机关报的职责使命,做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肩负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责任与担当,保持创新驱动的勇气与智慧,始终向着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的目标加速迈进,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把党的声音传得更响更广更远。现在人民日报社已拥有29家社属报刊、294个新媒体平台,每日发行300多万份的报纸,成为覆盖7.04亿用户的全媒体矩阵。在第三方读者调查中,受访者给人民日报的公信力、评论理论水平、社会责任感三个方面均打出了高分。


image.png

                   人民日报社院内的新媒体大厦

读者信赖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赢得读者的青睐。这样的大好形势,其实是来之不易的。曾几何时,人民日报社从北京市最繁华的商业街王府井搬到了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当时,1500多名员工面对四周荒凉的新社址,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埋怨情绪。现在,可以说,这里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发展和改革创新,已经与大都市融为一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占地300多亩的院落,已变成了城市大花园。里面绿树成荫,楼房鳞次栉比。在一座座高楼中,那栋30几层设计独特新颖的新媒体大厦已成为京城一景。如今,大家再谈起人民日报社的“变迁史”,感慨来自的不是“抱怨”,而是赞不绝口!他们感受到的是在绿色生态环境里工作生活条件非常好,真想再活“500年”!


人民日报社的亮丽变化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赋予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坐落在北京饭店后面的人民日报社,由于地方太小,各项事业发展受到严重限制。为了尽快解决人民日报社遇到的发展难题,使人民日报的出版发行量得到扩大,经党中央批准,人民日报社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从旧社址乔迁到新社址,新闻事业开始飞速发展。工作人员和报纸发行量年年有所增加。原来出版几个版的报纸后来通过不断增版扩容,大大强化了指导性、针对性、可读性、知识性、受众性,可读可看的东西多了,读者认可了,发行量自然就会年年攀升。这在传统媒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的当下,能够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实属难能可贵。


image.png

                 人民日报社院内的参天大树。

中国在海外有几千万华侨华人。1985年7月1日,根据海外读者的需要,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人民日报社创办了人民日报海外版。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人民日报海外版题词和作批示。他们或“向海外朋友问好”,或为办好人民日报海外版指明方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成就了人民日报社新闻事业的大发展。目前,人民日报社除了继续办好人民日报外,还拥有环球时报、健康时报、新闻战线、经济周刊、人民论坛等多家知名子报子刊,以及新媒体人民网、海外网、环球网、市场网等,已形成报网端全媒体矩阵。试想,如果没有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出台,没有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没有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作支撑,人民日报社新闻事业怎么会发展的这么快,怎么会取得这么大的工作成绩呢!


伴随着人民日报社新闻事业的兴旺发达,职工生活待遇也逐步得到改善。我1978年参加工作时,每月工资只有40多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经过40多年的持续涨薪,月收入已增长了好多倍;居住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先后搬过6次家,住房面积一次比一次增加,质量一次比一次提高。我现在的住房就在人民日报社院内。我站在高层楼房家里,透过窗户就可以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什么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中央电视台、京广中心、国贸大厦、中国尊、温特莱中心、星光天地等等,白天属于京城地标性建筑,晚上张灯结彩,夜景美如画,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有时候,退休了没事,我坐在窗前,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回忆难以忘怀经历,颇有天堂般的感觉。因为,我来自农村,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三农问题”才逐步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我家才在这种大背景下,慢慢解决了生存发展问题,兄弟姐妹6个,都在各个岗位上找到了比较好的归宿。我在人民日报社工作35年,足迹跨越国内外,所见所闻受益匪浅。其中,1979年至1981年,我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援藏干部,在西藏日报工作了3年。那时候,工作条件特别艰苦。高原寒冷,白天冻手冻脚,只能靠焚烧废旧报纸取暖;一日三餐,离不开“老三样”——土豆、白菜、尖椒;晚上睡觉只能依靠又矮又小的土坯房,取暖设备一无所有。但是,当我乘着公共汽车踏上崎岖坎坷的援藏路上的时候,就做好了“吃苦”的思想准备。在拉萨市,当我看到藏汉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时候,在清晨,当我看到藏族老阿妈身背上山割的几十斤青草归来的时候,我就被他们的团结奋斗吃苦耐劳精神所感染,我的援藏决心和信心就更加坚定无比了。二十世纪初叶,我去尼泊尔访问,再次途经西藏拉萨市时,看到的听到的真是今非昔比,到处呈现的是一派新气象。随着中央援藏62项重点工程的投入使用,人民生活赖以生存的“水电气”供应充足,基本上实现了衣食无忧,达到了“小康”水平。与此同时,西藏日报社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平房已被楼房代替,冬天工作起来再也不用为生火取暖而发愁,西藏日报藏文版和汉文版发行量一年比一年扩大------ 每当我怀着感恩的心情,回想起这些不平凡的经历,都感到非常高兴!

image.png

                 人民日报社院内职工住宅楼

俗话说得好,人逢喜事精神爽!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有机会回味我与人民日报社一段同呼吸共命运的难得经历,感慨颇多。我认为,人民日报社今天取得这样伟大的新成绩,是由千千万万个小单位、小家庭、小个人共同努力才实现的。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结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的明天、人民日报社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草木春返青快,

庶民闻喜精神爽!

七一百年好兆头,

国富民强党最帅!


今年“七一”是党的百年大寿,我作为一名老党员,怎么向党献厚礼呢?左思右想,最后还是决定以此文向党表示祝贺!表示一份敬意!






责任编辑:李德金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北京地区网站
联合辟谣平台
中 国
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报警服务
北京互联网
举报中心
北京12318
文化市场
举报热线
诚信网站
示范企业
网络文化
经营单位
北京网站建设 www.vipg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