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与国立天文台等机构的联合研究小组观测到巨大黑洞周围存在高温等离子冕电波放射现象,并首次成功测定了黑洞冕磁场的强度。星系中心的巨大黑洞周围,存在[详细]
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发表声明说:“在土星磁场的影响下,土星环内的水冰被引力拉近土星,星环正以‘最坏情形’迅速消失。”这是对一种名[详细]
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天文学研究,在实验室的标准天体物理学条件下,美国科学家在紫外线辐射冰混合物后产生的残留物中,检测到了2-脱氧核糖(DNA的糖组分[详细]
天文学家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中最遥远的“居民”——一颗微小的矮行星,它与太阳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120倍。这颗矮行星被临时命名为2018 VG18,并被它的发现团队昵称[详细]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近日公布了《无人机系统标准化路线图(1.0版)》,希望能协调和加速无人机系统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开发,尽快推动无人机融入美国国家航空系统。该路线图由美[详细]
美国最新一期《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杂志刊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食物图片上标注热量会影响人脑对食物的反馈,从而让食物不那么诱人,有助控制食欲。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等机[详细]
受国务院委托,在23日开幕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作专利法修正案(草案)说明时表示,随着形势发展,专利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详细]
记者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我国首款全复材多用途无人机——翼龙I-D无人机23日在西部某机场成功首飞。23日16时32分,随着现场飞行总指挥“放飞”指令,翼龙I-D无[详细]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22日测量的冰流速显示,距离中山站344公里处的东南极冰盖近14年来以平均每年22米的速度移动。结合其他数据,这说明东南极冰盖从内陆向边缘的冰流速逐渐[详细]
成排线状鞭毛导致新生物拥有“毛茸茸”的外观 图片来源:趣味科学网真核生物通常分为植物、动物、真菌和被称为原生生物的微小多细胞生物4个界,涵盖了地球上找到的几乎所有[详细]
价值连城的古代馆藏壁画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损坏。而由于具有极好的兼容性,无机纳米材料(如纳米氢氧化钙)作为一种前景良好的壁画保护材料受到广泛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其合[详细]
22日7时5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虹云工程技术验证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该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迈出[详细]
在纳米尺度下,光子与物质之间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反应?破译它们之间的“悄悄话”,会对科技带来哪些革新?近日召开的第Y3次香山科学会议(第3次青年学术讨论会)以“纳米光子[详细]
山区电网覆冰,移动融冰作业车上阵融冰。记者 李 禾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电,覆冰是当前电网最严重的威胁之一。随着今年冬季“冰冻”模式的开启,广东、广西、贵州等南方[详细]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研究所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邹多宏教授团队合作,制备出一种对肿瘤微环境智能响应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可通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