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生物组织拥有复杂的力学性能——柔韧而坚固,但合成材料难以再现这些特性。现在,一个国际团队生产出了一种具有生物兼容性的合成材料,既有生[详细]
稻瘟病被称为水稻中的瘟疫,每年造成的损失足以养活6000万人口,如今该病害的棘手防控困境有望破解。近日,国际知名期刊《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在线发表了福建农林大学[详细]
卫星由吸气式电推进系统推进。图片来源:美国太空网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报道,欧洲空间局(ESA)首次测试了一种新型吸气式电推进器,它能收集大气分子并用其代替机载推进剂,有[详细]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日前在鹿儿岛县的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向媒体展示了一种可制造“流星雨”的超小型卫星。这颗卫星计划于明年1月17日发射,将为人类首次带来人工流[详细]
我国科研人员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发现一兰花新种,命名为“绿花芋兰”。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植物分类学》上。论文作者之一、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高级[详细]
最新发现与创新作为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地球上的汞是如何循环分布的?日前,天津大学地科院孙若愚副教授与哈佛大学、法国科学院图卢兹地球环境研究所、南京大学等团[详细]
“科研体系将持续对‘从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建设起到支撑作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校董马丁·思高腾这样说。他在12日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五周年庆典大会主题演讲中[详细]
科技强国·基础研究编者按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源头供给。开创基础研究新格局,需要科学共同体的努力,需要创新企业和政府部门更加重视,需要科技与教育、[详细]
“如果异种移植能从基础研究推广到临床研究,乃在未来大规模临床应用,则可能让数以百万计的病人有希望重获新生。但和所有新技术一样,它也有自己的风险,如免疫排斥、传染[详细]
近日,我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研究工作组对外发布了概念设计报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形电子对撞机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希格斯粒子性质、宇宙早[详细]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报告称,人工智能(AI)领域的多数专家认为,到2030年,AI将对人类产生积极影响。在该项研究中,[详细]
2018年3月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首次开启“委员通道”。当天中外记者云集,在通道前,面对记者的“长枪短炮”,有“量子之父”之称的全国政协[详细]
这是“雪龙”号附近冰山下的阿德利企鹅(12月2日摄)。 连日来,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搭乘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停靠在南极中山站固定冰外缘海域,距离中山站44公里处卸[详细]
在中国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第一引擎的今天,我们回顾40年改革开放路,推动中国实现快速发展的第一动力,毫无疑问,就是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详细]
尼阿底遗址出土的考古化石。(资料图片)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4万年的祈盼?是谁手执石叶在尼阿底驻足?人类文明的史诗响彻青藏高原,但长期以来,人类对青藏高原的[详细]